全国排球联赛2021-第十五届中国排球联赛
1.我国排球运动经历那些阶段?
2.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绩
3.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发展
我国排球运动经历那些阶段?
排球运动于1905年传入我国,先是在广州、香港等地的几所中学里开展,然后陆续传至上海、北京等地。当时的排球运动主要作聚会、娱乐之用,与比赛联系不多。
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比赛,这是我国参加的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正式国际排球赛事。因为此次参赛,排球运动引起了国人的注意和兴趣,排球竞赛活动也由此大面积开展。紧接着,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早期的中国男排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15年上海第二届远东运动会,第二次参赛的中国男排就获得了冠军。截止到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举办了10届,中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
女子排球则开展得相对较晚,1921年才首次出现在广东省运动会上,1930年被列为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23年起,中国女排开始参加远东运动会,5次参赛均获得亚军。
和亚洲排球的类似,我国排球也经历了一个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排球传入初期,均以16人制和12人制为主。
1927年,我国首次采用9人制排球,9名队员分3排站立,每排3人——“排球”的名称,也正由此而来。9名队员没有位置分工,也没有位置轮换,每人都可以进攻和防守。
9人制排球在我国前后经历了24年之久,在这24年中,我国运动员也创造了不少高水平的技战术,如进攻中的“快板球”、“双快球”和“快球掩护”,防守中的集体拦网和后排定位防守等,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排球特色,大大促进了中国排球水平的发展进步。
随后,国民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相继爆发,中国排球的发展步伐大大减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球被作为重点运动项目加以推广,逐渐成为全国上下喜闻乐见并发展迅速的运动项目之一。1950年7月,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引进了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和方法,并于8月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男子排球队——中国学生代表队,赴布拉格参加了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排球比赛。6人制排球正式在我国落地生根。
1951年5月,我国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排球比赛。同年,中国青年男排参加了第11届柏林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第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国青年女排也于1953年首次组建并参加了布加勒斯特第1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排球赛。
20世界50年代,处于世界排坛领先地位的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为此,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1954年中国男女排球队先后出访前苏联等国,并邀请了多支东欧强队来华交流比赛,排球战术和意识均获得了显著进步。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被国际排联接纳为正式会员。1956年8月,中国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巴黎男子第3届、女子第2届世界锦标赛,男排获得第9名,女排获得第6名。
1964年,总理亲自邀请了“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来华访问,大松博文还执教了中国女排的训练。当时分管体育事业的副总理还明确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著名的“三从一大”训练方针。
十年过后,受到严重干扰的中国排球于1976年重新起步,新组建的中国男女排球队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分获第5、第4名,并于1979年双双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同时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但由于我国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中国排球没能在世界舞台上一展身手。
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第3届世界杯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7战7胜的成绩首次荣获世界冠军。这个冠军的分量不言而喻,全国因此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而中国女排也是一鼓作气,接连获得1982年世界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界锦标赛的冠军,这就是至今仍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五连冠”伟业。
与此同时,中国男排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创造了“前飞”、“背飞”、“拉三”、“拉四”等新战术,而且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亚洲霸主,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也多次获得前8名的好成绩,最高时世界排名第5位。为此,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甚至在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男排战胜韩国队的比赛后喊出了“振兴中华”的著名口号。
也许是盛极必衰,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男女排先后陷入了低谷。男排接连失去洛杉矶奥运会、汉城奥运会和世界杯比赛的参赛资格,数届亚锦赛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女排自1988年兵败汉城后,1992年奥运会和1994年世锦赛上又滑至第7名和第8名,甚至在1994年亚运会上输给韩国,失去了亚洲霸主的地位。
痛定思痛,中国排球开始了重振风采的步伐。1995年进行了排球赛制改革,1996年推出了第一届全国排球联赛。改革和排球职业化为我国排球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女排在1995年获得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第3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勇夺亚军,年底的超霸6强赛又摘得冠军。男排也在1997年重夺亚锦赛冠军,并与女排一起双双获得1998年亚运会冠军。
虽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表现欠佳,但随后重新组建的中国女排迅速展现了强劲的势头,在新任主教练陈中和的率领下,中国女排状态全线飘红,在2003年的世界杯上获得了惊人的11连胜,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再次激活了国人对女排和排球运动的热情。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更是一路凯歌,决赛中3:2力克强大的俄罗斯队,夺得整整20年未曾染指的奥运冠军,也为中国增添了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
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绩
女排联赛,中国女排的战绩:3:0大胜日本队!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收官名古屋站。
在7月4日晚结束的2023世界女排联赛名古屋站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比赛中,中国女排顶住了日本队从第二局开始的反击,最终直落三局拿下对手。这场比赛也是中国女排在本次世界女排联赛名古屋站的收官之战,这场胜利也使得中国女排以4场全胜的战绩结束了名古屋站的比赛。
这场比赛对于东道主日本队来说肯定是与中国女排力拼到底,所以在首局失利之后,日本队从第二局开始了凶猛反攻,一度大比分领先中国女排。不过,从来不惧逆境的中国女排坚持以我为主,逐渐将比分追上,并以27:25逆转拿下这一局。
第三局,日本队依然给中国女排制造了不少麻烦,比赛打得非常胶着。最后时刻,中国女排敢于出手,又以27:25的比分拿下。这样,中国女排就以大比分3:0战胜了老对手日本队,同时也以四连胜结束了本站比赛。
中国女排的介绍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简称中国女排)隶属于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年世界杯五度夺冠,共十度成为世界冠军(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世界冠军奖杯的队伍。
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发展
一、中国排球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渗透,作为文化现象的体育也不例外。西方不少的竞技运动项目逐步在中国开展起来,排球运动就是这些竞技运动项目中的一种。据一些体育史学家考证,排球运动是在1905年传入中国的。排球运动刚传入我国时,它的最初名字叫“队球”。我国首先开展这项活动是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华南地区:1905年,排球运动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开展。1913年远东运动会参赛选手许民辉(广东籍)积极推广排球。将这项活动向郊县城乡推广。一年后,排球运动已成了广东广大青年农民、职工都喜爱的活动,该省几十个县广泛开展、组织竞赛,发展速度惊人。在这个基础上涌现出了不少的著名排球运动员和著名排球队,并组织起了体育协会——广东排球联合会。
华东地区:上海是开展排球运动比较早的城市之一。1908年,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派遣爱克斯纳(M·J·Exner)医生来华担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他在青年会体育训练班上讲授和介绍了包括排球在内的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从1912年至1924年,基督教青年会通过举办体育干事训练班来推广排球运动,12年间,先后培养了9批体育教师和干部,其中一部分人后来成了各地推广排球运动的骨干。
华东地区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除上海外,还有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福州市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潘竹孙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训练班学员。他将所学到的排球知识、技术和练习方法带回了福建,为福建排球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华北地区:早在1910年前就有少数教会学校开展排球活动,但尚未成为竞赛项目。直到1914年第二届华北运动会在北京天坛举行时,才正式设立排球的竞赛项目。
华北运动会自第二届首设排球竞赛后,一度在比赛中取消排球项目达十年之久,直到1924年第十一届时才恢复排球比赛,华北排球运动发展之迟缓,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华北排球运动的开展已经不局限于几个大城市了。排球运动传到了山东半岛的烟台、青岛等地,这些地区也组织了许多比赛,为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作出了贡献。
二、六人制排球的实行
1900年-1910年,排球运动先后传入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由于当时亚洲各国室内运动场馆远不如美国,来亚洲的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干事们根据亚洲的具体情况,介绍、传授了在室外开展的十六人制排球。亚洲前三届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都是采用的十六人制比赛。1919年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后,比赛规则有了较大的修改,将十六人制改为十二人制,场地由90×45英尺缩小为80×40英尺。1927年又将十二人制改为九人制。九人制排球一直延续到1949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九人制排球一直流行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
在50年代,世界最高水平的排球赛都是采用六人制比赛。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男子排球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联欢节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都是采用六人制比赛。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中国开始学六人制排球技术和比赛规则。1950年7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假学习会。在学习会上,北京大学林启武教授向全国体育工作者介绍了六人制排球比赛的规则与办法。参加学习会的100多人经过学习、领会对六人制排球产生了兴趣,并且掌握了初步的知识。这些学习班学员都成了开展六人制排球的“火种”。同年8月,虞积刚、阎维仁在《新体育》杂志上撰文,详细介绍了六人制排球的比赛规则及简单的攻、防战术。1951年5月,林启武教授又撰文叙述了六人制排球的特点及打法。中国排球界在初步了解六人制排球的基础上,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六人制排球与九人制排球的不同点上。由于两者规则有很多不同,技术打法差异也很大,因而探讨规则、研究技术成为这个阶段各种学习活动的中心内容。这对中国当时学习六人制排球以及从九人制排球过渡到六人制排球是不无作用的。排球界很快进入了边学习、边实践的阶段。
三、建立等级制度及培训教练员
为了提高中国的排球运动水平,在5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全面向苏联学习的口号。苏联推行的体育制度是当时中国学习与借鉴的重要方面之一。具体地说,就是学习与借鉴苏联运动竞赛的等级制度以及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等级制度,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这有利于调动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向高一级目标奋进。
1956年4月,国家体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度条例》(草案)。条例规定运动员等级分为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分为国家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二级裁判员和三级裁判员。并规定了达到各种等级的具体条件、证章和证书。
1958年6月21日和1958年7月11日国家体委两次修定了等级制度,并制定了《排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具体地规定了各级运动员取得称号的标准。
1958年6月21日,国家体委首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草案)(注:这个草案未能施行;1963年5月10日国家体委公布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也未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总之,中国排球界在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方面和体育等级制度方面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吸取其精华。
四、加盟国际排联
新中国排球队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青年联欢节等排球比赛活动之后,中国排球队朝气蓬勃的精神和独特的技术引起了国际排坛的注意。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张之槐任主席。1953年11月张之槐、马启伟以中国排球协会的名义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排球联合会的行政会议。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球联合会正式承认并接纳中国排球协会为正式会员。1956年8月,由国际排联主办的男子第三届和女子第二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国际排联正式向中国男、女排球队发出了邀请。
中国排协很重视这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并于1956年2月通过选拔,组成了国家男、女排球代表队。代表队在上海、北京进行了集训,而且还在7月14日-8月9日访问了苏联、保加利亚和民主德国。在此期间男女队各进行了11场比赛。中国男女队还参加了在保加利亚举行的四国排球联赛。参加的国家有中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这些比赛是中国队准备参加巴黎锦标赛所进行的赛前锻炼。
8月30日至9月12日,17个国家的女子排球队和24个国家的男子排球队云集巴黎,参加了本届盛会。队数之多,是世界排球锦标赛历届之首。
五、发球革命和修改拦网规则
1957年,广东男排根据排球比赛的对抗规律和本队的具体条件,在当时举行的全国排球甲级联赛中,大胆地运用了勾手大力发球技术。在实践中,他们通过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摸索出一套运用大力发球的规律。他们把发球与接发球的训练比例扩大到整个技术训练的60%左右,使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有了数量上的保证,因而在比赛中发球得分多,一传失误少,一次进攻占了很大的便宜。1957年广东男排由全国前6名以外的队,一跃而进入了前3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勾手大力发球。1958年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排又由1957年的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大力发球仍是他们致胜的“法宝”。
在广东队的带动下,大力发球风靡全国,不仅甲级队普遍采用,乙级队以及参加锦标赛的各队都开始广泛地运用;不仅男子队采用,女子队也有不少队员采用。这个时期来华访问的外国队都尝到了中国队大力发球抢攻的苦头,一场比赛他们的一传要丢18分左右,最多的高达25分。
当大力发球技术还在方兴未艾的时候,另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发球——上手飘球技术也出现了。中国最早运用这种新技术的是上海“红队”(即上海体院竞技指导科队)的龚俊平。当时,上海“红队”和上海“蓝队”都以大力发球见长,而上海红队除采用大力发球之外,龚俊平的上手飘球也是红队得分的重要手段。当时虽然还没有人从理论上对这一技术进行总结和提炼,但在实践中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发球的威力。
总之,大力发球和上手飘球的出现对中国排球的技术、战术是一次推动,或者说是一种技术革命。它使排球各项技术间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
1964年,国际排联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修改了有关“拦网”的规则。修改后的规则条文为:“当一方扣球前,另一方前排队员身体任何部分越过球网上沿以上的垂直平面触球,即为过网触球犯规,但当一方队员扣球或吊球后,另一方拦网队员过网触球不算犯规。”这明确地规定了在对方扣球后拦网手可以过网拦球。
这个变化对于拦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在此之前,拦网手无论在扣球前还是在扣球后,都绝不允许过网。因此,拦网的手型是手腕后仰在网侧形成一个与网子平行的平面来阻挡对方的扣球。所以,人们仅仅把拦网看作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修改后的规则允许拦网手过网拦击,完全改变了拦网技术单纯防御的性质。队员可以通过拦网将对方的扣球拦在对方的场地内而得分或得发球权。